前几天直播,有个人说我很逗,他说我不懂别人店铺设置了隐藏代码。
然后他说,某某店铺是因为改了销量,然后怎么怎么滴。
我没太多的回应,简单拌了几句,然后就把他给拉黑了。
店铺隐藏代码这玩意不值钱,随便都能够搞得到,其次就是我们每个店铺都没有设置这些东西,因为感觉浪费时间和精力,不方便我自己检查。
很多人害怕别人找到他店铺,更大的一个情况下,是他自己觉得自己店铺做的比较辛苦或者做的比较不错,所以选择了做代码这个行为,能够更加在有效的方便物理断绝别人的人工判断。
这里其实有个非常大的错误认知。
你店铺的任何数据,都不是人工发现,甚至被人工拔出来的。
更多的是依靠软件,软件能找到你的店铺,其实有好几个途径。
首先是词,词分为大词,蓝海词,如果你店铺没有蓝海词,那大概率的情况是,人家是通过类目词或者长尾词扒拉的。
还有就是全标题,总会有人复制或者采集到你,但凡你做的好那么一点,扒拉你是非常正常的操作。
往下走是图片,图片的突破最为致命,以图搜图,根据意图搜图判断你的相似程度,判断你的标题,来扒拉你的店铺,基本上的情况就是,比如某个产品A在店铺B卖出了销量C,那么这个时候,产品A出现的店铺,他们一个都不会放过,全部扒走。
而且扒走的时候也是非常的自然,顺带把整个店铺的其他产品也扒走。
其实这就相当于,被连续操作了。
最后一个逻辑是根据产品数量和销量,这个维度分析的产品自然而然更猛了。
0-500是一个很大的基数和维度,因为限制500的最用严苛的要求就是500个产品数量的上限,数据充足的情况下,再对比销量。
这时候如果销量越高,用销量/产品数量,大概率可以判断他店铺的产品是以什么方式为走向的,是以低客单价,还是以应季款,还是以高客单的方式。
所以经过以上的这些推测,但凡做店群的人懂得数据分析的原理,那基本上那些所谓有些表现好的店铺,基本上是逃不出被找到和搜索的区间的,因为都会被发现。
还有一些就是偶然性,偶然在采集的时候,发现某些产品,算撞上来的情况下,那基本是都是可以把店铺撸进去的。
这里的典型,其实也不是说店铺数据好或者坏,而是通过某种角度去判断店铺的逻辑,做数据分析。
我们分析数据的时候喜欢分析同行,根据同行的动向来判断和评估自己的行为,以前我觉得这个行为是好的,现在我觉得这个行为不适合我。
我的逻辑是平缓,平缓就是不死的前提下还能稳定,这是最重要的。
所以同行跑的快不快,同行飞的高不高,这玩意根本就不是我要关心的问题,我关心的是同行在的时候我在,同行不在的时候,我还在。